首頁 > 藝術 > 正文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來源: 文化視界 2023-10-23 08:55:53
聽新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丁乙:故鄉與旅程

第一篇章

2023年9月23日-2024年3月24日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第二篇章

2023年10月21日-11月22日

寧波美術館

前言

“故鄉作為原點,承載著諸多深刻的記憶,也承載著曾經給予你的力量和滋養。任何人都對故鄉有這樣的情懷,會回溯它,然后鼓起精神重新出發。因此,故鄉既是對過往歷程的某種總結,又蘊含著潛在的探險和探索,是再次啟航的動力?!?/span>

——丁乙

除卻呈現創作本身,一場展覽也可以同時是藝術家人生與思想脈絡的梳理。由崔燦燦策劃的丁乙寧波個展“故鄉與旅程”,便試圖讓觀者在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旅程”中,感受到其作為個體的存在與感染力。從丁乙的故里寧波出發,展覽以藝術家遍及全世界的足跡為線索,呈現其標志性的“十示”系列代表作和“星座”系列新作品,并首次集中性地展示丁乙以紙本為媒介的藝術實驗與實踐,以及他在旅行中創作的如圖像日志般的“旅行筆記”?!肮枢l與旅程”的第一篇章已于9月23日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呈現,第二篇章也于近日在寧波美術館拉開帷幕。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肖像照。攝影:黎曉亮

一、何為故鄉與旅程?誰之故鄉與旅程?

可以說,“故鄉與旅程”所指主語,既是丁乙,亦是“十示”

丁乙祖籍寧波,出生并成長于上海,這兩處港口城市的海洋文化滋養了他隨后流變且開放的藝術體系。故鄉是旅程的起點,當丁乙如今重返寧波舉辦個展,此時的他,攜帶著漫長人生的旅行和經驗。而在策展人崔燦燦看來,觀者理解丁乙創作生涯的長度與歷程,或許比理解他的圖像更為重要:“‘十示’的價值不僅在于其形式,更在于它35年來被反復實驗、被無限追求、被不斷以各種語言、材料、媒介、秩序結構所呈現的無窮變量?!?/p>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 II》,1988,布面丙烯,200×180cm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在上海美術館的“今日藝術作品展”現場,1988 年

繼《十示 I》中對于“紅、黃、藍”三原色的使用,之后的《十示 II》運用了“七色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它們代表著“十示”系列的開端。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寧波美術館。圖中為展廳內的《十示 II》(1988)。

可以說,“故鄉與旅程”所指主語,既是丁乙,亦是“十示”。由此出發,在崔燦燦精心架設的展覽結構中,寧波美術館呈現了“城市的足跡”及“星座與近作”兩個板塊的大體量作品,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則以“紙本的歷史”和“旅行筆記”兩個板塊展開——彼此之間,既是組合關系,又是呼應關系;既獨立成立,又能夠作為彼此的寫照。

“空間不僅僅包含著一種物理結構,也同樣包含情感”,正如崔燦燦所說,展陳策劃的內在邏輯與兩座展館各具特色的建筑密切相關。寧波美術館老外灘本部位于由甬江、姚江、奉化江匯聚而成的“三江口”北側,是由原寧波港客運大樓(俗稱輪船碼頭)改建而成的,恰巧便是丁乙兒時數次抵達寧波的下船點,且在中國著名建筑師王澍的改造項目中,包括登船的棧橋在內的航運大樓內部結構得以保留。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寧波美術館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寧波美術館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則位于東錢湖的湖光山色之中,是葡萄牙建筑大師Alvaro Siza和Carlos Castanheira的作品。秉承Siza去蕪存菁的“極簡”精神與詩意表達,從空中俯視,建筑呈扇形平面,平滑的建筑曲線仿佛是山體地形與蜿蜒湖岸的延伸。走進博物館中庭,展廳動線營造出一段環繞盤旋的游走體驗,激發著觀者綿延悠長的情感與思緒,亦與丁乙的作品構成了某種暗合。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二、平視與俯視:“十示”的足跡

1988年,丁乙以脫胎于工業印刷標尺符號的“十”字作為起點,創作了紅、黃、藍三原色的《十示》,立志“消除自己背負的傳統文化包袱與西方現代主義初期純繪畫性的影響”,用純粹理性的抽象形式進行表達。此后,“十”字的變體“X”和兩者疊加而成的“米”字也被加入到丁乙看似簡單卻獨具個人風貌的視覺系統中。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1991-3》,1991,布面丙烯,140×180cm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中國前衛藝術展”展覽現場,牛津現代美術館,英國,1993

丁乙將自己35年的創作脈絡概括為“平視”、“俯視”與“仰視”三個視角階段,每個階段約覆蓋十年時間,并跨越了繪畫、雕塑、裝置及建筑等多種媒介?!捌揭暋彪A段經歷了通過直尺、膠帶紙等工具創作以抹去手工痕跡到之后徒手作畫的轉變,是一種從追求表現手法的準確到探索“自由中的精準”的發展?!案┮暋彪A段也是熒光色時期,藝術家以“十示”的構筑濃縮了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都市景觀、社會變遷的觀察和反思。

而當我們將度量創作的標尺從作品切換至藝術家與展覽之間的關系,不難發現,城市的現實經驗,滋養了“十示”恒久的價值。在寧波美術館展出的第一個板塊“城市的足跡”,正是以“展覽史”的方式呈現了丁乙留下的足跡,串聯起“十示”數十年間在全球各地的漫長旅途,從而按圖索驥式地譜寫出藝術家個體的“小歷史”以及藝術與社會變革的“大歷史”。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寧波美術館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為了與寧波美術館獨特的歷史和地理背景相呼應,策展人崔燦燦特別聚焦了丁乙作品在部分港口城市的展出?!皩幉ㄗ鳛橐蛔鶜v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從寧波港出發散落至全世界的僑胞們,串聯起華人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往來。中國人在這樣一個碼頭上來來去去,寓意著一種遠行與回歸?!?/p>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1992-17》,1992,布面丙烯,200×240cm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的三件作品在199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威尼斯館中央廳“東方之路”專題展展出。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2001-5》,2001 布面丙烯,260×420cm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十示2001-5》在2001年橫濱三年展展出。

三、仰望星空與內向審視:記憶中的璀璨星圖

在“平視”與“俯視”之后,2010年至今的“仰視”階段則更具主觀性,丁乙將著眼點擴大到了宇宙時空和人類歷史的星辰變幻。對時代體悟的深入和自身閱歷的增加,加之對藝術全身心的沉浸與多年潛心創作的積累,伴隨著去年6月開幕的西藏個展“十方”與8月開幕的青島個展“流動的無限”,丁乙抵達了藝術生涯的又一個突破性關口,“仰視”之后的、愈發向內的第四階段亦初見端倪。

丁乙表示:“西藏的展覽開啟了我對藝術的精神性的關注,我想這樣的探索不會是短暫和暫時的,它可能需要我用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時間去尋找體驗和表達?!苯衲?月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舉行的“十示星系”展覽中,丁乙以“生靈”主題板塊的一系列新作首次將“人”作為其抽象表達的參照,這正是西藏行旅后仍在延續的又一精神求索:紅色基調的大型木刻繪畫采用了二分法的構圖,將畫面橫向劃分為天與地,而丁乙繪畫中“瑣瑣碎碎的點和線,則隱藏著人類曾經的命運”。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十方:丁乙在西藏”展覽現場,吉本崗藝術中心,西藏,2022年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星系”,展覽現場 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2023年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 2023-2》,2023 椴木板上丙烯木刻,360×240cm

如今在寧波美術館,“星座與近作”板塊延續著丁乙在“仰視”視角之下關于精神性和宇宙星辰的探索。對此,藝術家表示,在其深耕35年的“十示”體系中,每個階段都是前后遞進,并且去年在西藏、青島的展覽與今年在深圳、寧波的展覽之間,不僅蘊含著自己創作歷程的連續,也包含著地域間的關聯。

從高山到大海,“星辰”是拉薩與青島兩個相隔千里的展覽共同的關鍵詞,當這一線索來到寧波,則演變成為了全新的“星座”系列——雖然丁乙的祖宅現已拆除,但是他猶記童年隨父親從上海搭乘夜航船往返寧波的經歷。在深沉的夜晚里,顛簸的船艙內,遼闊的海面上,他舉頭望見的是滿天星斗?;貞浿械蔫残菆D,躍現為當下的“星座”系列。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流動的無限”展覽現場,西海美術館,2022年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寧波美術館,寧波

曾在青島西海美術館展出的《十示2022-17》延續了丁乙從2015年開始使用的椴木板上丙烯木刻的方式,并以星空與海平面的交界線成為其核心與視覺中心,這幅作品也是“星座”系列的前奏。而在《十示 2022-27》和《十示 2022-28》中,丁乙使用斜向延伸的線條構筑出浩瀚宇宙中流動的星系,“好像無窮無盡地在生長,無窮無盡地在湮滅”——在此之上,一系列幾何化、集合化的白色星座形成動靜歸一的抽象表達。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2022-17》,202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360×240cm?!妒?022-17》也是“星座”系列的前奏。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 2022-28》,202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60×45cm×12件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 2022-27》,202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40×240cm

藝術家回憶中的璀璨星圖,躍現為當下的“星座”系列,一系列幾何化、集合化的白色星座形成動靜歸一的抽象表達。

“星座與近作”板塊的另一件重要作品則是《十示 2016-B10》。這幅5米高、近12米長的大型紙上作品是2016年丁乙為瑞士巴塞爾藝博會“藝術無限”項目特別創作的。彼時的丁乙經歷多次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旅行和對西方框架之外的古老文明的找尋,將視野投向更為廣闊的世界版圖。而從《十示 2016-B10》上彼此銜接的色塊中,我們不難捕捉到地圖板塊的意象,并聯想起人類文明中那些此起彼伏的輝煌。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2016-B10》,2016,手工紙上粉筆、炭筆 ,500×1185cm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十示2016-B10》細節圖

四、紙本:一場輕盈的實踐

在寧波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故鄉與旅程”的另一篇章首次梳理了丁乙30多年來紙本創作和實驗的悠長線索。

“紙本的歷史”是觀看“十示”的另一條線索。在丁乙的藝術體系中,紙本擁有和架上繪畫同等重要的地位,它既承載著對架上繪畫的實驗與修正,亦是外界重新觀看“十示”時的生動介質與度量標尺。正如策展人崔燦燦所說的那樣:“過去我們總認為紙本是為架上創作服務的,是一種工具和材料。但作為中國當代藝術中少有的觀念藝術家之一,對丁乙來說,過程,有些時候比結果更重要?!?/p>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 1998-B12》,1998,紙上粉筆、鉛筆、炭筆 ,53×72cm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2004-B1》,2004,制圖紙上彩色鉛筆,35×50cm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丁乙以“B”作為紙本作品的序號前綴,從而區別于其他媒介。相較于布面和木板,紙本更為輕盈與靈活,便于他開展種種藝術實驗——其中包括90年代采用粉末、包裝材料、針刺、水洗等各種非常規的繪畫材料和技法來尋求突破,同時,在宣紙、藏紙、冊頁、條屏等具有文化屬性的載體上的創作也實現了某種當代性的嫁接。

藝術家饒有興致地講述起90年代初一幅粉筆木炭畫背后的故事:某次深夜創作,他突然決定用木炭畫畫,在木炭之外鋪陳亮色的最佳選擇是粉筆,因為兩者都是粉性材料;但當時工作室中只有角落里用于滅蟑螂的粉筆——于是,丁乙的第一張粉筆畫作品,就在這靈光乍現的真實與隨性中誕生。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草圖13件》,1987-1989,紙上丙烯、鉛筆,多種尺寸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1995 年9 月,丁乙在歐洲之旅的尾聲,于意大利科米索Degli Archi 畫廊舉辦了“丁乙紙本展”,展出作品皆為旅行途中創作。

五、筆記:由細微看全貌

沿著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的斜坡盤旋向上,觀者步入“旅行筆記”板塊,似與寧波美術館展出的“城市的足跡”遙相呼應。當“城市的足跡”呈現了丁乙在世界不同城市舉辦的展覽如何論證著其藝術創作的每一次轉變,“旅行筆記”則借助一種更為輕松、細微和本初的手段,為觀者理解丁乙的創作與人生提供了生動的視角。

旅行的直觀性讓丁乙不斷迸發新的思考。藝術家告訴我們,在旅行期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在酒店里畫一張小畫,作為一種記錄個人觀感的旅行筆記:“城市總有很多不同的因素,有它的氣候,有它的陽光,有它的建筑……關鍵在于要抓住什么東西成為要畫的旅行筆記的內容?!痹诎腿麪柕氖?、東南亞的季風、重返西藏、古巴之旅等多個系列中,他特別提及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兩次古巴之旅,他感嘆南美洲的文化滋養了古巴民眾瀟灑、快樂的狀態,且表示墨西哥和秘魯是他接下去非常想走訪的國家。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旅行筆記—東南亞季風”,金邊、曼谷及清邁,2018-2020,紙上水溶性彩色鉛筆 ,每件19.5×27cm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旅行筆記”,古巴巴拉德羅,2017,速寫本上水溶性彩色鉛筆 ,21×30cm

然而,遷徙并不總是朝向遠方,人們經歷的絕大多數變遷發生在城市內部。90年代至今,丁乙在上海更換過七、八個工作室——燈光工程之前和之后的上海,巷弄里、工業區和市中心的上?!鞘械淖冞w與藝術家視角的變化,盡在這些窗外風景的更替中逐一展開。而無論是世界范圍的遠行,還是城市內部的遷居,無疑均體現了藝術家在斗轉星移之間將“十示”作為內在坐標,堅守藝術的故土而自在游歷于變幻莫測的內外風景之中。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展墻對藝術家工作室在上海市內的遷徙做出了梳理。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圖中為展覽中呈現的藝術家手寫日志。

在“故鄉與旅程”展覽的最后,是丁乙此次為寧波創作的大型三聯宣紙作品《十示2023-B3》。多種材質碰撞形成的顆粒感,流暢的長線條所呈現的書寫感,以及明暗度處理所帶來的平面透感,為這件作品賦予了豐富的肌理與細微之處的無窮變化。而在無數“十”與“X”構成的底紋中,我們能夠看到星光在水中的投影、空中高懸的星座等意象在抽象中顯現——“雖然它可能可以讓觀眾產生很多聯想,但我并不設定這種聯想的真相”,藝術家對抽象與具象元素之邊界的微妙把控,似乎正如遠方海天相交的海平線般帶著某種難以言喻的靈性。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丁乙,《十示2023-B3》,2023,宣紙上礦物顏料、色粉、炭筆、鉛筆、丙烯 ,350×720cm

星空是陸地的延續,而海面又喻示著新的遠方的開始。在時間的流轉與空間的位移中,“十示”不斷地自我革新,變幻無窮,并促使藝術家在加速度的歷史中保持著一種緩慢、專注、而唯一的文化立場。如今,丁乙的展覽回到了故鄉,向眾人揭示了這段旅行的起點,只是“十示”還在前行,遠未達到終點。

(文/馬君怡)

(來源:卷宗Wallpaper)

藝術家簡介

當丁乙以“十示”為名的旅程,回到故鄉的原點

丁乙(Ding Yi),原名丁榮,當代抽象藝術家、策展人。1962年出生于上海,1980-1983年在上海市工藝美術學院就讀裝潢設計專業,1990年從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1990年任教于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2005年任教于上海視覺藝術學院?,F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 責任編輯: ]

相關閱讀

欧美黄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免费看一级黄片你看二级黄色,国产刺激福利在线观看的,欧美日韩xxxxw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