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中國代表性的抽象藝術家,35年來一直用“十”字創作抽象畫。近年,他卻用“十”字畫西藏的雪山、青島的大?!伦鞲且怨枢l寧波的星空為靈感,描繪星座和宇宙。
10月下旬,丁乙新展“故鄉與旅程”在寧波開幕,意為從故鄉出發和回歸,也展現了丁乙在世界各地的創作足跡。展出作品中,既有他標志性的“十示”代表作和新的“星座”系列,也有他極具實驗性的紙本創作、圖像日記般的“旅行筆記”,以多元視角生動講述著不斷變化的“十”字。
丁乙在故鄉寧波
新展的主題是“故鄉與旅程”,聊到故鄉,丁乙說有種疏離感,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近年,他多次回到老家,變化很大,但他對童年里的故鄉依然記憶猶新。
每次過年回老家,父親會帶他們坐船,從上海出發,晚上才到達寧波港。下了船要坐三輪車到內港的碼頭,繼續坐船,路過老家段塘,再往前走就是皇古嶺鎮,丁乙在這有過快樂的童年時光。
漫長的水路,對小時候的丁乙來說反而是處處驚喜的旅程,看著船駛出港口,離開城市的燈光,航行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唯有星星和海浪的聲音。
丁乙,“旅行筆記”,中國寧波,2022,紙上水溶性彩色鉛筆,19×27cm
丁乙個展“故鄉與旅程”現場,2023,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丁乙個展“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2023,寧波美術館
“對于寧波的記憶,水和天有著極強的關聯?!彼嫷膶幉ā奥眯泄P記”,畫面中水天一色。
丁乙個展“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2023,寧波美術館
丁乙,《十示2022-17》,202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360×240cm
新展的展覽空間之一寧波美術館,由老碼頭改建而成,正是丁乙小時候坐船登陸的港口。
童年的故鄉記憶在這次展覽中,被轉化成新系列“星座”。小時候從上海坐船回寧波,看過的深藍色的海和星空,變成畫面里變幻的藍色背景,不同藍色系呈對角線分布,還有如流星劃過天際般的斜線?!耙环N對角線的、往宇宙無限沖刺的感覺?!?/p>
藍色背景上是白色的幾何星座,丁乙從已有的星座中挑選了那些適合“十示”系統的,如巨蟹座、天秤座等等,并將其抽象、幾何化,變成能用直線表達的形態。展覽特意搭建了圓弧形的黑色空間,單幅的“星座”仿佛在其中閃爍著。
丁乙,《十示2022-27》,202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40×240cm
丁乙,《??2022-16》局部,202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360×480cm
丁乙還用不同顏色層層覆蓋在木板上,刀刻的角度不同,不同底色的斜切面被呈現出來,藍色和粉紅、紫色、綠色……互相融合,色彩豐富的點狀刻痕,帶來星空的閃爍感。
而線條互相交織,富有節奏的“打斷”,讓其或長或短,極具律動。
畫面里總有無數細節吸引你深入,而遠觀又能感受到星空的遼闊。
丁乙,《十示2022-4》,202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240×360cm
“丁乙:流動的無限”展覽現場,西海美術館,2022,攝影:王聞龍
“十示星系”展覽現場,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2023
寧波的“星座”系列,和他畫的夜空下的珠峰、青島的星辰大海相呼應?!敖┠暌恢痹诋嬘钪?,在宇宙這樣一個大的命題里面,發現很多地域的可能性?!?/p>
剛在深圳個展中展出的“生靈”系列和“星座”系列,有著相似的構圖和元素,討論著宏觀的命題——“人”。中心線分割出天和地,深紅色、黑色的點和線條,象征著人類的歷史、戰爭、命運。
丁乙,《??2017-B4》展覽現場,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2023
丁乙,《十示2023-B3》,2023,宣紙上礦物顏料、色粉、炭筆、鉛筆、丙烯,350×720cm
不難發現,丁乙近年的新作不再是早期純理性的抽象,你可以在其中看到具體意像,它們與藝術家的生活體驗、回憶息息相關,但同時又被轉化為抽象的符號,討論宏觀的主題。抽象似乎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具體而生動。
面對人們對他轉向的疑惑,他很坦然,“不要把所謂的抽象定位成一個古板的、不能發展的、原教旨的抽象,它應該是多面的,它可以有真情實感在里面,而不是僅僅探索所謂抽象的核心,它也可以模糊抽象的邊界,有更多的可能性?!?/p>
丁乙在上海美術館的“今日藝術作品展”現場,1988
丁乙,《十示Ⅱ》展覽現場,寧波美術館,2023
寧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丁乙也和很多寧波人一樣,從寧波出發去往世界各地。
展覽的另一主題就聚焦在“旅程”上,是人的旅程也是作品的旅程。其中,版塊“城市的足跡”勾勒出丁乙作品參加不同展覽的旅程,也呈現出“十示”變化的脈絡。
一幅創作于1988年的彩虹七色《十示Ⅱ》,是長達30多年“十示”系列的開端,這幅畫完成的同年,就入選了上海美術館舉辦的“今日藝術作品展”。曾在玩具廠工作的丁乙,以印刷的標尺符號“十”字為靈感,用尺子、膠帶畫出直線,追求純粹理性的抽象。與當時的“中國傳統文化熱”和流行的西方現當代藝術,保持著距離,他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丁乙在威尼斯雙年展現場自己的作品面前,1993
接著,作品參加“中國前衛藝術展”、1993年威尼斯雙年展,這些展覽將丁乙的創作帶往國際舞臺。丁乙回想起當時參展,笑道,當時國內的畫材不豐富,2米長的畫布很難找到,為了參展的大畫,他還用賓館的床單作畫布。
丁乙個展“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2023,寧波美術館
丁乙,《十示1991-3》,1991,布面丙烯,140×180cm
丁乙,《??2007-10》,2007,成品布?丙烯,200×280cm
透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從用標尺到手繪,用炭筆、粉筆、熒光色顏料,以格紋布作底,后來他還開始木刻的形式,從刻“十”字到“發掘”出不同層次的色彩。
持續30多年的“十示”,不是單純地重復,而是不斷變化、持續更新的。
丁乙將自己的創作分為“平視”“俯視”“仰視”階段,在“平視”階段,他完成了對西方抽象的整體認識。在“俯視”階段,他用熒光色表現城市化,如同在城市上空俯視車水馬龍的景象?!艾F階段仰視,通俗來說就是去看天、看更大的世界?!标P注浩瀚宇宙、不同文明和人類命運。
丁乙,《草圖13件》,1987-1989,紙上丙烯、鉛筆,多種尺寸
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展出的“紙本的歷史”版塊,與寧波美術館展出的這些作品形成呼應。我們可以看到第一批“十”字系列的草圖;和使用格紋布作畫相對應,那一時期丁乙在有格子的制圖紙上進行紙本探索。
早期草圖之后,丁乙再也沒畫過草圖,每張大畫都是在腦中構思。紙本作品是完整的獨立創作,只是相比于大畫來說,更具實驗性?!凹埳献髌穾椭闳ふ乙环N方向,作為思維的拓展?!?/p>
丁乙,《幾何方格》,2011,宣紙冊頁上彩色鉛筆、墨,32×620cm
丁乙在藏紙上的創作
展出的長達數米的長卷,“像十字的元素表、《芥子園畫譜》……如何將十字還原到‘詞根’,尋找圓與方、黑與白、幾何與結構的豐富關系?!辈哒谷舜逘N燦舉例道。
同時,紙本創作中可見丁乙的材料探索。他畫過手工紙、宣紙、藏紙、瓦楞紙等等,不同材料激發了新的繪畫語言形成。
丁乙,《十示1995-B63》,1995,瓦楞紙上粉筆、彩鉛、炭筆,60×79.5cm
丁乙個展“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2023,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瓦楞紙有彈性和厚度,與硬質的粉筆和炭筆碰撞會產生不一樣的質感,同時這些粉末材料,在噴膠定型時會“炸”開,形成煙花般的顏料細碎。展出的瓦楞紙系列還以傳統四條屏的形式出現,而畫中元素是丁乙經典的符號。
如同策展人崔燦燦在展覽前言中所寫,紙本創作“它既是對架上的實驗與修正,亦是我們重新看待‘十’字時的生動介質,丈量得到標尺?!?/p>
丁乙在金山嶺阿那亞,2023,攝影:楊錦龍
除了作品的旅程之外,丁乙自己也酷愛旅行。
展覽尾聲,“旅行筆記”版塊就由丁乙在世界不同地方旅行時畫下的隨筆組成。丁乙在旅途中,晚上都會在酒店里畫些小畫,用方格、“十”字等個人符號,記錄下對不同地點的印象。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的展廳里,不同城市的旅行筆記,像酒店大堂的時鐘,依次排開,一下子有了旅行的氣氛。
丁乙個展“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2023,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丁乙,“旅行筆記”,希臘雅典,2016,硬紙板上彩色鉛筆,22.5×32cm
丁乙,“旅行筆記”,中國寧夏固原,2023,紙上水溶性彩色鉛筆,19×27cm
開羅的金字塔變成筆記里的三角形,雅典神廟變成幾何方框;理性的包豪斯建筑被提煉為簡潔的射線;印度旅行筆記中還有格外艷麗的色彩,讓人想到鮮艷的織物和濃郁的香料味;筆記里的伯明翰似乎大霧彌漫;關于西藏的筆記,則讓人想到藍色的湖泊、磚紅色的建筑。
有風土人情,也有天氣變化、地域特征,旅行中隨性輕松的紀錄,展露出正式創作之外,更為多元、活潑的面貌,也讓我們借此從一個微觀、生動的視角走近丁乙的創作和生活。
丁乙在珠峰大本營,圖源:萬瑪扎西
“在工作室,工作強度很大,基本上是屬于勞作型的,下午1、2點來,凌晨4點多走,思考的時間會被壓縮。但旅行有時候是釋放,可以邊走邊想,同時變化的景觀也會帶來刺激,促使你加速思考?!?/p>
“實際上我沒有度假的時間,我基本上都是工作,但第三世界國家是專程去的,那一個階段在思考不同文明的過往和當下,感受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所以很向往這些地方。像古巴我去過兩次,特別是他們的首都哈瓦那,曾經很繁華的都市,你可以看到無窮無盡的西班牙式的建筑,30年代DECO風格的老爺車?!?/p>
丁乙個展“故鄉與旅程”展覽現場,2023,寧波美術館
丁乙,《十示2016-B10》細節圖,2016,手工紙上粉筆、炭筆,500×1185cm
“這些旅行實際上拓寬了我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我有生以來最大的一張紙上作品,畫的是一張新的世界地圖,很浩瀚,有不同的板塊,沒有中心,很多璀璨、輝煌的顏色,那是曾經遺留下來的文明,它們還在照耀著人類?!?/p>
丁乙在工作室創作
采訪前一天,丁乙的深圳個展剛閉幕,他馬不停蹄開始準備即將開幕的新展。采訪休息間隙,他都在和團隊討論展覽細節,不時快速走過去調整作品,忙碌而高效。
一年兩個大型個展,是丁乙近年的節奏,而且每個展覽都有大幅新作?!坝辛诉@些大的展覽,你必須要畫一批新的作品,必須要很好地把它展示出來,所以你會給自己加壓。我會用持續的工作來促進我的狀態?!?/p>
“我從不考慮辦一個回顧展,或者巡回展,每一個展覽都有新的作品,讓自己也不斷地去發現新的可能性,有持續的變化,這是我的目標?!?/p>
(來源:一條藝術)
藝術家簡介
丁乙(Ding Yi),原名丁榮,當代抽象藝術家、策展人。1962年出生于上海,1980-1983年在上海市工藝美術學院就讀裝潢設計專業,1990年從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1990年任教于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2005年任教于上海視覺藝術學院?,F工作和生活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