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界網報道 書畫大師許麟廬先生稱贊他“熔甲骨秦漢文字為一爐,創出個人風格又不失篆書法度……無論章法布局均達到大家手筆”;
著名書法大家歐陽中石先生亦對他贊賞道“子愷同道手制頗具匠心,正所謂古不乖時,今不同弊,饒有情趣”;
韓美林先生曾書大字稱贊其為“小石大天,不宗凡馬”;
西泠五老之一九十高齡的林乾良先生以甲骨文題贊曰“山東名家,西泠同社,詩書畫印,可稱四絕。為人善,有古風。藝既高,德如之。天下知其才,大眾好其作,如圓月之在中天?!?/p>
他,就是馬子愷。
他是當代國學藝術名家、文化學者、書畫篆刻家……,他還有另外一個自己引以為傲的身份,就是泉城濟南的兒子。
為了古篆和國學的研學和發揚光大,他長期躬耕于首都北京,巡展的足跡遍布海外,但他卻在詩中常說“我愛我家山……”
濟南,是他藝術的原點,更是他終生的眷戀。在這個暖秋,濟南的紅葉谷已遍山盡染、如火如荼,他再次返回故鄉,作客大型人物系列專訪《中華茶座》,講述他與濟南、與古篆、與西泠的不解情緣……
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過馬子愷的求藝問學之路。從趵突泉邊到西泠印社……
濟南名士多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倍鸥Φ倪@句詩是濟南人的驕傲,但聽到我們稱贊“馬老師是當代濟南名士?!彼麉s謙虛地表示“不敢當”,但自己確實是土生土長的濟南人?!拔覀兗規状硕忌钤邗劳蝗痛竺骱浇?,是被濟南的泉水滋養長大,那時的老城區很小,很多書畫名家都住在這片,離得不遠,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喜愛書畫的我有幸從小就有機會跟各位先生請教……”
泉城之子的故事就從泉水邊開始……
馬子愷與啟蒙恩師陳左黃
“回想起來,最感恩的應該是我的啟蒙老師陳左黃先生。當年陳老名氣相當大,但是又非常謙遜,他只是一名雕刻廠的工人,剛解放時被聘請去當干部、當教授,他都婉拒了;后來在書畫市場非常熱鬧的時候,他也堅持自己的藝術品不抬價、不跟風。更難得的是他沒有一點架子,尤其是對年輕人。他學問非常好,但當時物質條件不好,他就把自己舍不得用的宣紙給我們用?!瘪R子愷感慨道,或許是老先生高潔謙和的人品性格,使他得享95歲高壽,“這一生我做事,總有他的影子?!?/p>
馬子愷與恩師蔣維崧先生
“轉藝多師”是馬子愷對自己的評價。他從繪畫學起,詩書畫印都有研究,“繪畫上彌菊田先生給我指點頗多,后來經常到蔣維崧先生、宗惟成先生、武中奇先生、魏啟后先生家求藝問學,老先生們看年輕人好學,深感欣慰,熱情傳藝?!焙髞?,青年馬子愷又北上首都求學,先在首都師范大學師承歐陽中石先生,后又到了北大受到季羨林、金開誠、彭吉象等先生的影響和指導,回想起來自己的一點小成績,都離不開這些前輩老先生的栽培培養。
濟南,可以說是馬子愷藝術的原點,由此出發,他走到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地方,但他永遠難忘自己扎根的藝術沃土,不會忘記自己的藝術之樹是由清甜的泉水澆灌長大。那些泉邊的、湖邊的少時記憶時時令他魂牽夢繞,那些學養深厚、高潔謙和的先生們更是影響他一生從藝、為人?!澳切├舷壬鷤儾艙蒙稀疂厦俊姆Q號?!彼f。
月是故鄉明
站上更大的舞臺,走進更廣闊的世界,馬子愷依然堅持“?;丶铱纯础?,矗立在濟南超然樓中的“泰和寶璽”就是他奉獻給故鄉的禮物。超然樓,位于濟南大明湖畔,是元代大學士濟南人李泂為供回鄉居住而建,是一座擁有700年歷史的名樓,歷代因于戰火及災澇等原因,屢毀屢建,2007年再次規劃重建,很快成為了濟南“網紅”新地標,每天都吸引著絡繹不絕的市民和游客參觀“打卡”,這其中也有馬子愷的一份貢獻——由他篆刻而成、號稱“中華第一印”的“泰和寶璽”在此作為鎮館之寶展示,成為這座“江北第一名樓”中的一大“網紅”。
超然樓
泰和寶璽
馬子愷與泰和寶璽
泰和寶璽銘文
其以泰山墨玉整體雕刻,重達2.67噸;高度為1.545米,是泰山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比例;寶璽周長為2.568米,為孔子紀年;紅檀寶座也重達一噸多,高65厘米,寓意寶璽落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5周年,四周雕刻水紋寓意是江河湖海,印面篆刻“政通人和”;印的四面以孔子時代文字古篆書刻季羨林先生遺篇名作《泰山頌》。承載著“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泰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書法篆刻”,縮微書房版曾榮獲“2015米蘭世博會金獎作品”,并跟隨馬子愷進行了世界巡展,當巡展回到濟南時,更是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而馬子愷也被濟南市文旅局授與首位“旅游形象推廣大使”的稱號。
“刻一個大大的‘中華第一印’,是我很早就立下的心愿,”馬子愷回憶,“這座印落成不知不覺間竟然超過十年了,如今,第一、第二對我來說不重要了,我只是想為后人留下一份文化遺產?!?/p>
紅葉谷《天開鴻運》牌匾
而送給家鄉的第二份“禮物”或者說“文化遺產”,就是為濟南紅葉谷生態文化旅游區題寫的巨匾《天開鴻運》,寓意“賞紅葉、走鴻運”、“游紅葉谷、享鴻運?!钡拿篮米8?;其匾長6.01米,寬1.63米,比山海關的匾額長度還多出0.11米,寬度多0.08米,可以稱作為新時代的“天下第一匾”。馬子愷說,濟南紅葉谷是全國最大的紅葉觀賞區,比北京香山大很多倍,現在正是紅葉最好的時節,應該滿山滿谷紅遍了吧,而門樓正面的“紅葉谷”三字牌匾正是恩師陳左黃先生的墨寶,自己能受邀繼恩師之后留下翰墨,既榮幸又感動。
站在北京、走在全球,再回望濟南,馬子愷百感交集。他感嘆濟南比起過去,如今發展簡直是日新月異,隔一段時間回來,經常感覺就認不出來了?!白鳛槭?,它將山東乃至全國各地的精英聚集于此。自古濟南名士多,當今的濟南名士更多,但濟南人的性格溫和、不張揚,我自己也如此,無論走到哪里都遵循小時候恩師和長輩的教誨?!瘪R子愷道,“我感激恩師們,更多的是教導我們怎么做人。做藝術每個人有不同個性、不同觀點,但做人做事,還是有一段真道理?!币虼?,為家鄉的文化建設做貢獻在馬子愷看來是責無旁貸的。能為美麗的泉城做一點點事,他感到很自豪,能給后人留下文化遺產,也很欣慰。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睙o論走到哪里,故鄉的明月永遠懸掛在天空,為馬子愷照亮前進的方向,也指引著“回家”的道路?!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闭V說出了這位多年游子的心聲。
西泠馬子愷
西泠印社社員,是馬子愷的另一個頭銜。被譽為“天下第一社”的西泠印社今年迎來了120歲的生日,而這120年中,全球社員累計才五百多人,其中詩書畫印全面涉獵的更只有百余人。作為一個年輕的印人,有幸成為其中一員,馬子愷感到無上榮光。11月10日,西泠印社將在杭州孤山舉辦120周年慶典,馬子愷也將作為山東印人的代表前往慶賀。談起加入西泠印社的經歷,馬子愷感慨到“有追求就有收獲,同時也需要一定的機緣?!?/p>
入社十幾年,但追溯自己和西泠印社的緣分,馬子愷細數,已經三十多年了。西泠印社最早的社員是江滬浙一代的藝術家,后來拓展為全國、全世界的篆刻藝術家全面交流的最高平臺。而他從很小的時候就慕名前往拜師訪友,他的篆刻藝術也得到了杭州山山水水的滋潤。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成就了他加入西泠印社這一印人景仰的團體。
雖然加入了每一個印人都仰羨的西泠印社,馬子愷依然不忘自己的家鄉。1986年前,山東還沒有自己的印社,其年他就和山東、濟南的印友共同籌辦了“漱玉印社”,填補了山東在印文化方面的一大空白。該社是山東省書法家協會老秘書長鄒振亞先生,借鑒濟南名泉“漱玉泉”和李清照的《漱玉集》之名而定,并派代表多次參加了國際印社聯展。從此,山東大大小小的印社也如雨后春筍般,逐漸多了起來。
童年由繪畫進入藝術的門檻,青年到中年時期,馬子愷更集中精力在書法和篆刻方面進行探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中華網山東董事長梁洪文與馬子愷是淵源深厚的多年好友,看著他一路從青年步入盛年,藝術造詣日臻成熟,藝術品格歷久彌堅,一直贊賞有加,對其藝術工作更不遺余力地支持。
馬子愷 《中華藝術空間》 篆刻
此次作客《中華茶座》,馬子愷投桃報李,為中華網山東陳列名家書畫真跡的“中華藝術空間”現場篆刻了一方寶璽,作為空間的印記標志。
馬子愷《長樂無極》古篆書法 138cmx34cm
馬子愷《日進無疆》古篆書法 50cmx100cm
他同時即興手書了“長樂無極”“日進無疆”兩幅墨寶,一并贈予中華網山東,以此感謝家鄉媒體朋友對其藝術道路的長年支持。
在刻印的結尾,馬子愷特地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地落款“西泠馬子愷”。
馬子愷在中華網山東“云間畫室”現場篆刻《中華藝術空間》寶璽
來源/文化視界網 作者/陳雅雯
攝像/陳旋
攝影/金德鋒
轉載請后臺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