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訪談 > 正文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來源: 文化視界 2023-11-02 08:58:38
聽新聞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

策展人

俞可

藝術家

隋建國

展覽時間

2023年10月31日—2024年1月7日

展覽地點

K空間(成都高新區芳沁街87號附3號)

展覽“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更多地是從藝術家的工作過程出發,在一種思辨的框架中,去激活藝術家關于“塑”的不同認識。熟悉隋建國的人都知道,他的創作總有一種在哲學層面上的追問,每個階段都試圖突破原來的“自我”,即便那些關于思想、方法、媒介的實驗將他帶向一種未知的虛無之境。這種不斷超越的勇氣,其實比任何一種有形的藝術結果更引人思索,有點像我們共同放眼望去的那一抹彩虹。

今天,展覽在藝術家關于“空”的再認識中,呈現出他這段時間的哲學迷思,暗示出雕塑脫離常態知識后的那種不可言說、微妙所帶來的無限性,并希望以此來構建觀眾關于雕塑的重新想象。

(文/俞可)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展覽現場

10月31日由俞可策展的“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于成都K空間開幕,策展人俞可在受訪時談到:“隋建國在今年成都雙年展上展出了一件雙年展體量最大的雕塑作品,由此也衍生出藝術家很多思考,這樣的作品在K空間怎么做,對K空間本身也是一個挑戰。這個展覽在K空間成功舉辦落地,作品的呈現方式也隨著對作品的理解深入而衍生出來。在成都這座城市有這樣一個展覽,我想也是給畫廊的方法論提出一些問題、或者說畫廊是否可以與美術館之間產生一種互動,而獲得一種積極的意義?!?/span>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虛空現形-每個人都是在場者

鑄不銹鋼

190x108x139cm

2023

“隋建國的藝術本身充滿挑戰性,十五年前當他用《盲人肖像》來作為他的創作進入到公共空間展開廣泛討論的時候,他的作品就離開了我們習慣的知識、思維上對雕塑的理解、對空間的認知,他的創作是在一個不同于以往知識范疇內的思考,我們如何進入到藝術家的思想層面,去理解他的創作,這本身也是一個挑戰。隋建國今天實驗性地拋出“虛空”的概念,從理論層面、哲學層面上的認識,盡管藝術家不強調技藝,但3D打印是不是技藝,具體的物的呈現是不是塑造?這些問題都是在這個展覽中有待進一步去確證的?!?/p>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手跡-星座65

鑄不銹鋼

55x45x33cm

2018

如果說前一階段的實驗還是隋建國圍繞自身的手與泥的關系去重新定位“塑造”,討論個人痕跡的公共化,以及時間與空間關系中“我”的存在等問題,那么通過3D掃描、3D打印技術將“手中泥”放大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超大空間存在物,則開啟了藝術家對空間內容的二次書寫,形成感官知覺上的另一次追問。藝術家在工作室中那些“無意識”且“無意義”行為的靈光乍現,作為了藝術媒介來與公眾進行交流,使作品的虛空維度得以顯現。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時間的海56(左、右)

聚苯乙烯于康頌紙上

109x78cm

2023

藝術史學家,策展人呂澎談到隋建國現階段的創作,從3D打印到實驗性繪畫時表示:“隋建國這樣的資深藝術家到現階段實際上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去表達自己所想所思,他具體面對什么已經不重要了?!八褰▏鴱膶W習雕塑這門學科開始,從傳統的技術、當代方法論,中西方雕塑各種的觀念他都了解,這個階段藝術家就是隨心所欲,年輕藝術家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原因之一在于年輕藝術家沒有辦法徹底放下,隋建國在創作過程當中找到一個理由,這個理由就是如何理解隨時存在偶然性的虛空的空間,怎么讓它成為一個有理有據的存在?!?/span>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相較于寫實具象雕塑,普通觀眾該如何找到進入并理解作品的路徑,呂澎認為藝術家在這里實際上是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樣式,觀眾如果要理解作品首先要理解藝術家,只有理解了藝術家才能清楚這個形是怎么來的,這種變化是為什么?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手跡-星座33

鑄不銹鋼

50x42x30cm

2023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策展人、批評家王春辰認為討論一個藝術家一定要考慮時代背景,“中國的雕塑發展在整個20世紀是從西方學習,引入寫實雕塑開始,現代雕塑恰恰發生在20世紀初,中國和西方的雕塑,包括整個藝術的發展是兩個軌道的狀態。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大批的青年藝術家看到了現代藝術的面貌、風格、語言,包括雕塑已經不再局限于簡單的造型,而是增加了許多關于雕塑本身的思考和討論,這個很重要。在80年代隋建國就做了用鋼條焊在石頭上的作品,這批作品影響很大,大家看到中國的藝術家也可以突破材料的局限,突破造型的局限,引發觀念上的變革,認識上的改變?!?/span>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隋建國在雕塑語言的探索方面是一個代表性的藝術家,我們看到的雕塑不僅是一個物,其實是包含了藝術家的身體和作品的對抗關系、對話關系,是一個物與身體之間的對話,另一方面這批作品直接表現了身體,直接讓你看到身體在作品中的痕跡、印跡?!?/p>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手跡-星座68

鑄不銹鋼

53x22x32cm

2023

王春辰認為正是因為有了3D打印技術,隋建國得以能夠實施很多過去無法實現的想法?!皩τ谒褰▏鴣碇v,首先雕塑離不開人,人的主體和材料存在一種關系,材料在手上到底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人永遠是與空間在溝通,對于隋建國而言他不是要塑造一個物體,而是通過這種手去捏泥,他感知到空間是可以被復制出來的,或者是通過手的一個動作,讓一種不可以轉換的空間產生出來,這是理解他作品的關鍵?!?/p>

專訪隋建國

采訪者:關于這次展覽“虛空現形”,之前你和策展人俞可提到了“絕對在場”這個概念。包括你的觀點“所有人進到空間里就進到你的手里”,這是你的創作觀念或者說解釋路徑,對于觀眾來說,是否也更容易理解你的作品?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隋建國:不一定,“絕對在場”有點兒太學術了。我提出這個說法是針對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形容賈科梅蒂藝術的一個概念——“絕對距離”。賈科梅蒂的作品即使是觀看者湊到跟前也無法超越藝術家所設定的距離,我這個系列的作品無論觀眾離得有多遠,只要看到這個作品就等于在作品跟前,距離在這里無效了,所以我用“絕對在場”來命名,但要讓觀眾理解可能也不那么容易。觀眾理解的話,可能需要換一個方法比較好,因為我是把我手捏的原型放大了我的手就是以一個負空間的形式,或是你提到的以“缺席的方式”在場。原型被放大意味著缺席的手其實也被放大了。整個展覽空間都成了那雙手。觀眾只要進到展場里面,就等于站在被放大了手的負空間里,在這個意義上成為“絕對在場”。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采訪者:你之前談到過在捏的過程當中,雙手中間的空間是看不到的,變成很難去定義的形狀,可以把形狀看作是你說的捏的過程當中“不可見”的形狀嗎?

隋建國:對,這個形狀是當時捏的時候,我的手圍繞著泥所形成的一個空間。但當你打開手的時候只能看到這塊泥,手的空間也就沒了。是這塊泥把剛剛捏握完成的那一瞬間的空間給拓印下來了。所以捏握原型、包括再被放大之后變成作品,其實就是那個不可見空間的一個替代物。我們的眼睛是看不見虛空的,但是打印后放大的原型是我們所看不見的虛空的化身。說“化身”這個詞,大家都能理解,那個空間永遠看不見,但是這個化身我們可以看到。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采訪者:你的手以缺席的方式完成了作品的在場,你說進入K空間,我們看到這十幾件作品,都是當時你用手擠壓出的空間的形狀。那么整個雕塑之外的展廳形成的是一個負空間,可以這樣理解對嗎?

隋建國:對,整個展場就是那只手。因為原型被放大之后,缺席的手也同時被放大了,這雙手已經彌漫在整個展場,展覽空間就是那雙手,是那個負空間。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采訪者:2008年開始《盲人肖像》系列時,你說自己當時邊看電視邊捏,邊聊天邊捏?;蛘呦薅?分鐘時間去捏。我聯想到最古老的藝術“游戲說”,展出作品你也看作是一種高級的游戲形式嗎?

隋建國:“游戲說”是席勒提出的,拋開這個觀點,我一邊做別的事情一邊捏,目的是為了讓我不去看我捏的動作。剛開始那幾年,2008到2010年,一開始我閉著眼睛捏,我又不能總閉著眼,所以就睜開眼。睜眼但我盡量不看它,我一邊做其他事一邊捏握,讓我的手自動工作。后來我就這么不停地重復著捏,沒有好壞。既然沒有好壞,看不看無所謂了,我也可以看,也可以看著我的手去捏,但絕對不指揮我的手,就好像這個手是別人的,當時是這樣一個心態,這種重復讓我進入到一個更高級的階段。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采訪者:之前尹吉男對你的采訪里說“用泥把手里的空間塑造出來”,我們剛才提到把看不到的虛空視覺化。你自己說手里的這塊泥其實是碰巧定格了一個瞬間即逝的虛空。這些彼此不同的作品,有什么互相連接,意義是什么?

隋建國:是這樣,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瞬間完成的。尹吉男的定義是說我這種捏法叫做“寫空”。當我閉上眼睛捏,睜開眼睛不關心我的手怎么捏的時候,我的手跟那塊泥是平等的,沒有誰比誰更重要,誰指揮誰一說??梢哉f是這塊泥在引導我的手在捏,這塊泥把我手里的“空”給寫出來了,他說的非常明確。

這樣捏的意義是什么?我這樣不停地重復捏的時候,我的手就回歸到自然的一部分。人的肉體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天有24個小時,可能用其中16個小時工作、吃飯,用頭腦指揮生活。但一旦你睡覺了就無法指揮你自己,這時做夢、翻身都是你的身體自己在完成這個動作,身體回歸為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重復地捏就是為了讓自然的身體顯現出來。它的意義就是回歸人性回歸自然。因此我捏握之后通過3D放大,就是對人性的弘揚,或者是對自然力量的放大,這就是意義所在。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手跡-時空拓撲 2 

鑄不銹鋼 

120x135x143cm 

2012- 2023

采訪者:這次展覽題目里的“虛空”用的詞是void,這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emptiness,這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隋建國:“空”在中國就一個字,有時會發四聲音,有沒有空(kòng)檔,有沒有時間的空(kòng)兒。當我們說“空兒”的時候就是很私人的一個空檔。同時還可以是一個瞬間。在英文里如果也用漢字“空”來對應其實有三個詞:1.empty/emptiness;2.void;3.nothing;emptiness、void和nothing就是三個層面。首先emptiness是一個具體固定的空間,可以用尺量出來。杯子中間裝水的空間,我們叫做empty,一個房間有多少平米,長、寬、高,這也是empty。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手跡-星座 68 

鑄不銹鋼 

53x22x32cm 

2023

我們的視覺看不見“空”本身,但可以通過估量周邊的實體來把握這個空間的尺度。void是一個彌漫的,這次我的展覽在K空間,當你站在這個空間當中的時候,你周邊什么也沒有,這就是void,它是一個意識到但看不見的所在,當你把手伸到周圍,你的身體在做動作的時候,就是在void里面運動?!翱铡耙部梢苑g為nothing,nothing是“無”。在英文里面指什么都沒有。漢字的“空”在英文里其實有三個層面。

在我這個系列作品里,我認為首先這個作品要面臨void,身體周邊的這個“空”,我們伸手用力一握,應該是握住了void里面的空間,這時你手握著的這部分就叫做empty。你一握就把它固定住了,當然你一打開手就沒了,這個時候empty和void又融為一體了。所以我們借助一塊泥,就把身邊的void握住了其中的一部分,當我們說“手中之空”的時候或“手中之空(kòng)”的時候,就得用emptiness。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手跡-事物16 

鑄不銹鋼 

35x45x42cm 

2012

但是emptiness絕對是從void里面抓住的,通過抓住empty,其實也抓住了void中的一部分。我們不會用英文去說這件事,要用漢語這個“空”去說。我在彌漫的空間中抓住了一塊空(kòng)兒。但是這里邊是不是跟佛教的“空”,老子的“無”也有關系?我覺得是有的,但還沒那么清晰,需要一點一點地去找。我抓住了empty,我也抓住了viod其中的一部分,就是nothing還要再去尋找,有待探討。

采訪者:從2008年《盲人肖像》開始,你意識到作為客觀物質的身體,包括手、眼睛,這些作為你身體的一部分都受到你的控制。后來發現3D打印技術,這又是外在的東西。身體、意識、技術三個要素在你的作品里都有體現,你如何為其排序?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隋建國:你說得很明確,如果這三個因素讓我排序的話,我想首先是身體,然后是技術、最后是意識。因為我一直是想將已經被社會俗規所訓練的意識拋開,但其實無法拋開。我發現只要回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我控制我自己身體的時候,就沒辦法拋開意識。但我睡覺的時候,我捏泥進入一個狀態的時候,我就把意識拋開了。我捏泥的時候就是回歸自然,睡覺的時候也是回歸自然,當我回歸自然的時候,意識就成為第三位了。

技術為什么放在第二位?如果沒有3D技術,我提到的身體向自然的還原是完成不了的,或者即使完成了也沒法跟別人分享,我捏一塊泥就是手心這么大,不能公共化。3D放大技術把我捏的原型高精掃描,再高還原度放大打印出來,它才能成為一件藝術作品,將我對自然的感受跟所有的觀眾來分享,所以這個技術是相當重要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是這個時代的藝術,3D打印是屬于今天這個時代,對雕塑家來說它是一個最重要的時代技術,沒有這個時代技術,我關于人的身體、運動、捏握的探索是不可能的。3D打印作為一個技術,擴展了我們的感官,提高了我們感官的感受力,我們才能看到身體是可以這樣向自然還原的,所以我把技術看得非常重要。所以在這個系列里,我故意想把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往后推,我將意識放在第三位。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展覽現場

采訪者:大部分人看到這些作品很容易將其歸為觀念藝術或者更具體一點,觀念雕塑。但其實你并不認為這些是觀念性的雕塑。你從2008年開始到現在,將無意識的、隨機的東西放大,你如何定義這些作品?

隋建國:我把我這系列的作品定義為“身體的藝術”。觀念藝術過于機靈,總是把思想和意識放在第一位,我的作品希望能向自己的身體還原,向自然還原,所以我作品里最重要的是身體。在我的作品中身體成為一個媒介,是實體跟虛空之間的媒介。如果沒有我的身體去抓握這塊泥或者石膏,那個虛空就不可見。正因為有了我的手在中間,虛空才通過我手抓住的泥來被視覺所看到。所以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來源:99藝術)

藝術家簡介

“虛空現形·隋建國工作筆記”在成都隆重開展 | 對話隋建國:我的身體本身是“空”與“實”之間的媒介

隋建國,1956年生于山東省青島市,1984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美術系,獲得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得碩士學位,現居住和工作在北京,為中央美術學院資深教授。

隋建國在自己四十多年的藝術實踐中對創作觀念、作品形式、媒介選擇、時空經驗等多個方面都有深度理解和認識。曾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藝術展,并多次參加國際藝術群展。

個展:“生滅與真如——隋建國”(壹美美術館,中國北京,2019),“體系的回響——隋建國1997-2019”(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國北京,2019),“體系:隋建國2008-2018”(OCAT,中國深圳,2019),“肉身成道”(佩斯畫廊,中國北京,2017),“盲人肖像”(中央公園弗里德曼廣場,美國紐約,2014),“隋建國的擲鐵餅者”(大英博物館,英國倫敦,2012),“運動的張力”(今日美術館,中國北京,2009),“隋建國:理性的沉睡”(亞洲美術館,美國舊金山,2005)等。

群展:“物之魅力”(郡立美術館,美國洛杉磯,2019),“海南城市公共藝術計劃——來自中英的藝術家”(??谌赵聫V場,中國???,2018),“羅丹百年大展”(大皇宮,法國巴黎,2017),“三人同船”(瑪格基金會美術館,法國尼斯,2015),“城堡中的花園——第九屆巴騰貝格雕塑雙年展”(德國法蘭克福,2013),“見所未見,UNSEEN——第四屆廣東雙年展”(廣東美術館,中國廣州,2012),“重新發電——第九屆上海雙年展”(上海當代藝術館,中國上海,2012)等。


[ 責任編輯:孫倩倩 ]

相關閱讀

欧美黄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免费看一级黄片你看二级黄色,国产刺激福利在线观看的,欧美日韩xxxxw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