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行董事長、黨委書記葛海蛟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2024年第1期發表署名文章《以國有大型銀行高質量發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全文如下:
金融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秉h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發展成就世界矚目,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了重要貢獻。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中國金融業發展提出新的使命和要求。作為國有大型銀行,中國銀行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發揮主力軍和壓艙石作用,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為金融強國建設貢獻重要力量。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觀察金融、把握金融、引領金融,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對金融本質規律和道路的認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推動中國金融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金融強國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年來,中國金融業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金融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實現了發展規模的歷史性跨越和發展質量的持續性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幅增強。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多層次銀行體系。資本市場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增強。新三板、科創板、北交所相繼設立,逐步形成功能相互補充、交易場所多層次、交易產品多樣化的市場體系,股票市值穩居全球第二位。形成了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主導,包括交易所市場、商業銀行柜臺市場在內的多元化、分層次的債券市場體系。債券市場托管余額躍居全球第二位。保險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發揮了經濟減震器作用,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外匯儲備穩居世界第一,有力維護了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2016年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2023年11月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大幅提升至全球前四位。這些成績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國有大型銀行與實體經濟同頻共振,經營成果斐然。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大型銀行深入支持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重大區域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密切跟進產業前沿,持續加大對普惠小微企業、“三農”、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同時,強化資本補充力度,夯實資產質量管理,穩健發展成效顯著。中國銀行集團資產規模從12.7萬億元上升至28.9萬億元,凈利潤從1457億元上升至2375億元,不良貸款率始終維持在2%以內的較低水平,資本充足率情況良好。中國銀行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榜單的新興市場銀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二、中國金融業發展面臨新使命新要求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鮮明提出“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領域重點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系統總結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高度概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八個堅持”,即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鞍藗€堅持”對中國金融業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舉旗定向、謀篇布局。作為國有大型銀行,必須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主動將新要求、新使命融入金融工作各領域全過程,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的新局面。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定人民立場,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初心使命,是對黨的奮斗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推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折不扣地落實黨中央各項工作部署;必須切實滿足人民群眾的各項金融需求,在助力民心工程建設、支持居民投資與消費活動等方面主動作為,踐行金融為民、金融利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二)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意識,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兩者共榮共生。必須致力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大力支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支持保障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支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優化金融服務,盤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金融服務的適應性,以更優的金融供給支持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推進有序創新,加速數字化轉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創新已成為全球金融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議題。必須高度重視創新對金融發展的促進作用,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嚴格遵守市場秩序,在依法合規經營的前提下,主動把握數字化發展機遇,推動前沿數字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加快數字化轉型,創新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四)“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在我國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進程中,金融業必須堅定守護金融安全,積極促進跨境融通,致力推動境內外市場聯動。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提升,助力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完善“一帶一路”投融資體系。積極服務外資外貿客戶,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
(五)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切實有效防控金融風險
堅持穩中求進,既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面對重點領域風險,金融業要穩中求進,把握好“穩”和“進”的關系,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謀進,扎實穩妥化解金融風險。積極協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促進形成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積極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自覺規范金融行為,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積極落實金融監管要求,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三、切實發揮國有大型銀行“主力軍”和“壓艙石”作用
國有大型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強國建設中承擔重要歷史使命,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出發,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金融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中國銀行作為國有大行中發展歷史最悠久,最具全球化和綜合化特色的一家百年大行,切實強化使命擔當,積極發揮“主力軍”和“壓艙石”作用,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為金融強國建設貢獻中行力量。
(一)強化黨的全面領導,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
將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統一,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于經濟工作和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各級黨組織以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貫穿于改革發展、經營管理、風險防控等各方面各環節,切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能力和專業水平,不斷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
(二)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我們不斷強化服務實體經濟的使命擔當,發揮綜合化經營特色,以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為依托,支持中國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
科技金融方面。近年來,中國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保持高增長勢頭,2023年科技金融授信余額約1.5萬億元。下一步,將聚焦重點客群,提升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能力,支持國家科技攻關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構建科技金融生態,與政府、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科技企業有效連接,促進金融、科技、產業高質量互動。創新科技信貸產品,發展技改貸款、科技成果轉化貸款與核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優化風險標準與偏好,用好集團業務聯動的股權投資平臺,健全科技資產管理業務體系。
綠色金融方面。多次位列彭博“全球綠色貸款”“全球可持續掛鉤貸款”“全球離岸綠色債券”排行榜中資銀行第一,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人”第一。2023年,中國銀行境內綠色信貸余額突破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50%;承銷境內綠色債券在銀行間市場排名第一。下一步,將持續強化資源配置,加大對清潔能源體系建設、綠色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豐富產品和服務體系,持續打造囊括存款、貸款、債券、保險、理財、基金等在內的“中銀綠色+”金融產品體系,滿足企業多元化需求。深化國際合作交流,推動中國綠色金融市場和標準與國際接軌,大力支持“一帶一路”綠色低碳建設。
普惠金融方面。始終致力于當好穩定民生就業的“先行者”、服務普惠客群的“主力軍”。2023年普惠貸款余額突破1.7萬億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超40%;客戶突破107萬戶,是2017年的2.5倍。下一步,將大力服務創業就業、專精特新、外匯外貿、“三農”等重點客群,提供涵蓋信貸、保險、理財等精準有效的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實現“基礎金融服務更加普及、經營主體融資更加便利、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更加有力、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機制更加健全、金融風險防控更加有效、普惠金融配套機制更加完善”的發展目標。加速推進產品創新、場景拓展、風險防控等領域數字技術應用,全面提升服務的精準性、便利性和可得性。
養老金融方面。全面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面布局養老金金融、養老個人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大領域,構建了較為完整的銀發場景生態。下一步,將全面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構建全生命周期、全棧式養老個人金融產品供給,加快線上線下渠道適老化升級,積極支持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醫療健康、照護服務、老年大學等若干場景生態,通過不斷優化全方位、立體式金融供給,打造養老金融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滿足日益增長的“金融+”養老需求。
數字金融方面。聚焦服務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數字化服務平臺,榮獲中國金融認證中心評選的2022年中國數字金融金獎榜“企業手機銀行跨境金融特色獎”、第五屆數字金融創新大賽“數字平臺創新獎”“數智平臺金獎”等榮譽。下一步,將以數據要素為驅動、金融科技為手段,圍繞數字基建、數字產品、數字渠道、數字風控、數字營銷與運營、數字生態等關鍵領域,優化傳統銀行模式,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體驗。落實科技自立自強戰略,夯實數字金融發展基礎,激活數據要素潛能,為業務發展提供多樣化數據供給支持,充分釋放數據資產紅利。
(三)更好地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
作為中國金融“走出去”的先行者探路者,中國銀行已成為最具全球化特色的國有大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銀行加快境外網絡拓展,境外機構覆蓋國家和地區由40個增加至64個,持續完善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布局。強化穩外貿金融支持,連續多年在國際結算、跨境人民幣結算、結售匯、銀團貸款、離岸債券承銷、熊貓債承銷等產品中的市場份額保持同業領先。全力服務國家外交和對外經貿活動,為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和東盟博覽會等重大展會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累計服務20萬家參展企業。下一步,將圍繞我國經濟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大對跨境經貿活動的金融支持力度。
聚焦重點區域,實施差異化業務策略。服務重點區域對外開放。聚焦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和各地自貿區自貿港,積極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網絡。積極跟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緊盯陸海新通道、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等重點項目,主動服務關鍵民生項目。緊密跟進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金融領域多邊合作平臺建設進展,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
以客戶為中心,完善國際化發展戰略。全面服務“走出去”客戶,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咨詢、融資、保值、結算、投資等全面金融服務。全面服務“引進來”客戶,為全球跨國經營企業在華價值創造提供金融便利。全面服務個人客戶,深耕留學、旅游等跨境場景,高質量服務資本與貨物貿易項下的個人客群。
豐富跨境產品體系,提升全球化金融服務質量。鞏固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優勢,聚焦對外經貿重點領域與客戶,加強跨境結算、結售匯、貿易融資、保函等服務拓展。圍繞企業跨境貿易全場景,在不同環節提供跨境供應鏈結算與融資服務。完善跨境融資產品體系,做強全球統一授信、出口買方信貸等產品以及項目融資等結構化融資業務。完善金融市場跨境產品,豐富利率保值產品線,做精、做深大宗商品產品線,滿足大宗商品產業鏈上下游客戶的融資、保值等需求。
堅持服務大局,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廣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積極承擔人民幣清算行角色,提升人民幣清算行履職表現。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直參行全球布局,提高人民幣清算網絡覆蓋度和便利性。在各人民幣離岸中心、在中國的主要經貿伙伴中加大投入,提供存貸款、匯兌、債券承銷、資產管理等各類型人民幣金融服務。擴大人民幣業務的客戶基礎,支持豐富人民幣使用場景,推動形成跨境電商、離岸貿易、自貿金融等跨境人民幣使用新安排,支持探索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
2023年9月2日,2023年服貿會首鋼園展區金融服務展廳,觀眾在中國銀行展位參觀數字人民幣硬錢包。中新社發杜建坡/攝
(四)做好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愈發復雜的內外部風險挑戰,防控金融風險須臾不可松懈。中國銀行將持續前瞻性做好各類風險應對,扎牢內外部風險防控長效機制。
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堅持將重點領域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有力有序推進房地產、地方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落實國家一攬子化債方案,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通過“融智”與“融資”相結合的方式,完善多元化化債工具箱,積極支持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助力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積極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在風險可控、依法合規的前提下,積極配合國家相關部門要求,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保持房地產企業融資平穩有序。扎實做好保交樓金融支持,加強房地產風險監測和處置,推動行業風險市場化出清。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助推房地產企業向新的發展模式轉型。配合做好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應對,助力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穩定。
完善全面風險體系建設。強化形勢前瞻研判,做實日常風險監控,動態開展多領域、多維度的風險排查,緊盯主要風險點,防微杜漸、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密切關注外部環境變化,強化海外市場國別風險管控。高度重視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防范風險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傳遞共振。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夯實信貸資產質量管理,合理計提撥備,增強風險抵御能力。增強反洗錢、反制裁等操作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深化對金融風險的規律性認識,全面提升風險管理質效,對潛在風險做實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當好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
(來源:《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